生态养殖泥鳅年入万元 稻田如何生态养殖泥鳅

2017-12-13   来源:农村致富项目
  泥鳅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从自然界中捕捉,很少进行人工养殖。但由于它具有生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疾病少、成活率高、繁殖快、饵料杂且易得的优势,因此从养殖角度来说,它也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产的鱼类,已成为池塘、网箱、庭院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下面是101商机网www.101ms.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生态养殖泥鳅年入万元 稻田如何生态养殖泥鳅,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态养殖泥鳅年入万元 稻田如何生态养殖泥鳅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王坛镇沙地村村民俞董军的养殖场,俞董军和妻子等正在给养泥鳅的池塘砌围护墙,以防泥鳅逃逸。“今年家禽养殖形势不太好,我适时调整了养殖结构,扩大了泥鳅和田螺的养殖规模,效益还不错。”俞董军对记者说。

  38岁的俞董军毕业于农技专业学校。6年前,出于对养殖的爱好,他承包了村里7亩农田搞起了家禽、水产养殖。因为有专业技能,他按食物链规律自创了一套生态混养方法,养殖场的效益连年攀升。不管市场行情如何波动,他每年的收入总是很稳定。俞董军坚持生态养殖,用玉米等绿色饲料喂养鸡鸭,再用鸡鸭产生的有机粪肥培育蝇蛆,然而拿蝇蛆给泥鳅当美食。为了提高鱼池的利用率,他还在鱼池里养了田螺和小龙虾。

  由于俞董军养殖的泥鳅和田螺以及小龙虾全是野生品种,且采用生态养殖,产品一直深受客户的好评,多年来已集聚了一大批稳定的客户群。“销售我一直不愁,很多都上门来的。”俞董军自豪地说。现在俞董军的泥鳅每斤售价达60多元,还供不应求。但是,俞董军并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严格控制养殖的密度,以确保品质。

  俞董军的生态养殖场虽然规模不算大,劳动力也以家庭成员为主,但是年收入却十分可观。近年来,他的综合养殖收入每年一直保持在近30万元左右。俞董军说,王坛的最大优势是生态,这也是他发展生态养殖的天然条件和优势,决不片面求产量。打造精品型家庭农场是他的发展目标。

  生态养殖泥鳅年入万元

  “陈老板,我新建的养殖池准备投泥鳅苗了,急需2万尾……”6月21日上午,四川泸州市纳溪渠坝镇联合村泥鳅养殖大户陈红又接到一笔泥鳅苗订单。

  陈红说,眼下泥鳅苗走俏,几乎天天都有客人购买,硬是忙不过来。

  2013年,在外打工多年的陈红返乡创业,经过几番考察和思量后,把目标锁定为泥鳅养殖。经过近两年的精心试种和培育,陈红从单一成品泥鳅养殖,发展到泥鳅苗繁殖一体化养殖。今年,陈红预计出售泥鳅苗50万尾,出售成品泥鳅1.5万公斤,预计直接经济收入20万元左右。

  辞去高薪工作养殖场打工偷师学技术

  陈红曾经跟随同乡到福建一家化工企业打工。没过几年,他就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公司骨干,收入也从每月几百元增加到近万元,但他还是一心想回到家乡发展自己的事业。

  “300平方米鳗鱼池,一年可以出栏成品鳗鱼6吨,毛收入54万元,养泥鳅一亩也可以赚两三万元……”2013年初,陈红陪朋友到工厂附近的养殖场玩,看到养殖场里的一箱箱活蹦乱跳的鳗鱼和泥鳅时,陈红深感震撼,也被养殖场火爆的销售场面吸引了。

  说干就干。陈红不顾家人反对,辞去原本收入较高而且稳定的工作,前往福建省长乐市一水产养殖场打工,月薪仅2000余元。陈红白天跟着养殖场师傅从事养殖,工作之余就向养殖场师傅了解泥鳅繁殖、销售等技术。晚上,他还从养殖场借阅泥鳅养殖书籍学习。7个月后,陈红初步掌握了泥鳅及有关水产养殖技术。

  “现在市场上野生泥鳅非常少,绝大部分靠人工养殖,泥鳅不但俏销,而且价格也高,每公斤卖到40多元……”陈红回到老家渠坝镇,结合自己稻田依山傍河等情况,经过市场调研后,决定建池养殖泥鳅和鳝鱼。

  创业初期遇挫调整目标专养小泥鳅

  2013年3月,陈红回到家乡投资10多万元,把自家的4亩多稻田改建成水产养殖场,从市场上购买了近1000斤本土鳝鱼和300余斤本土泥鳅投放养殖。由于黄鳝饲养环境和技术要求高,没过几个月,陈红养殖池里的黄鳝大量死亡,当年便赔了3万余元。

  “一是没有对养殖池进行严格消毒,二是黄鳝主食小鱼、蚯蚓、禽畜内脏等,成本高难伺候。”陈红通过上网查阅和请教区农业局水产专家后,找到黄鳝死亡症结。

  在专家建议下,陈红放弃黄鳝养殖,选择抗病能力强、不挑食、易饲养的小泥鳅养殖。为此,他又专程去外地学习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经过两年的摸索与实践,陈红掌握了泥鳅产卵、孵化、培育、养殖及病菌防治系列技术,把台湾泥鳅苗和本地青鳅苗的存活率由当初的20%提高至70%。同时,他又投入10多万元,把养殖基地从当初的4亩扩展到10多亩。

  “泥鳅育苗周期20多天,价格0.1元—0.12元/尾;上市出货周期3—5个月。”陈红说,成品泥鳅每斤只有10来尾,价格在32元/公斤—34元/公斤左右。养殖户如果管理得好,扣除成本后每公斤可赚14元左右。随着周边泥鳅养殖户的增多,陈红加大了泥鳅苗繁殖,打造纳溪最大的泥鳅繁殖基地。目前,陈红的泥鳅繁殖基地年出售泥鳅苗达100万尾。

  “除了城里的超市、餐馆等固定客户外,农村群众家里有红白喜事都喜欢来买我的泥鳅。”由于陈红采取生态养殖模式,泸州、纳溪及周边超市和餐馆都喜欢到他这里来预订泥鳅。目前他几个池塘里的成品泥鳅已提前被人预订了。

  “陈老板,我要买13斤泥鳅,下午4点来取货,随便帮我宰杀一下……”陈红说,由于泥鳅非常滑,很多客户都要求帮他们宰杀。“我准备购买一台泥鳅宰杀机,一分钟能宰杀2斤多泥鳅,到时就方便了。”陈红说,“这口池塘里的泥鳅差不多有50克重了,快到上市时间了……”望着满塘翻滚的小泥鳅,陈红喜上眉梢,“今年泥鳅亩产量预计在2000斤左右,按市场价60元/公斤计算,今年仅成品泥鳅就可以收入有20多万元。”

  建养殖合作社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建池塘,塘底要建设扎实,防止泥鳅逃跑。要用塑料网结成天网,防止鸟类捕食。池塘水深1米—1.2米最为适宜,注意水质保护、水温控制和病虫害防治……”陈红说,一人富不算富,如今在泥鳅养殖取得一定成效后,他经常免费向周边村民传授泥鳅养殖经验和技术。

  泥鳅养殖周期短,见效快,市场行情好,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好项目。目前,联合村已有近10户村民想通过养殖泥鳅增收致富。仅今年,陈红的泥鳅养殖基地接待了10多批前来“取经”村民。

  “村‘两委’计划以陈红的泥鳅养殖基地为核心,建一个水产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养殖户’模式,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带动更多村民养殖增收。”联合村党支部书记余文清说。

  特别提醒>>>

  陈红告诉笔者,养殖业风险大,技术要求高,容易失败。一要选准项目。要结合自己经济、环境条件,找准适合自己的项目,变资源为资本,减少投入,降低风险。二要试养,期间规模不应太大,成功后也不要盲目扩大。三是要紧盯市场,形成稳定的销售网。

  稻田如何生态养殖泥鳅

  什么是泥鳅稻田生态养殖?

  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是将水稻种植与泥鳅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稻田浅水环境)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

  泥鳅养殖在稻田里能够使两者相互促进,因泥鳅以稻田里的一些杂草种子、害虫及其卵粒为食,并经常钻进稻田泥土里活动,疏松田泥的同时加速了其中有机肥的分解,利于水稻根系对养料的吸收,从而实现稻、鳅双丰收目的。

  稻田生态养殖泥鳅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较高、收效较快等特点,适合分散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当下泥鳅市场行情好,经济价值高,是比稻田养鱼更有效益的水产养殖业。

  稻田养殖泥鳅还具有保肥、增肥、提高肥效、除虫等作用,对促进水稻优质高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南方地区水田分布广泛,因而这种养殖模式很值得推广。

  泥鳅稻田生态养殖要注意什么?

  ● 稻田建设

  适宜养殖泥鳅的稻田应具备排灌便捷、水源充足、无污染、不渗漏、田埂坚固等特点,且其面积不宜过大,在133.4 m 2 以内为宜。

  为了防止泥鳅逃逸,应当用薄膜、水泥板,或者用纱窗在稻田四周筑起 30~50 cm 高的防逃墙,底部应深入田泥 30 cm 以上,并在进出水口处加设网拦。

  鱼沟是泥鳅在田间游走的主要通道,鱼溜是泥鳅避暑、避药的栖息场所,通过在田间开挖鱼沟与鱼溜,很好地解决了水稻与泥鳅共存的矛盾。鱼沟应在稻苗插秧前挖好,环沟宽 1 m ,深 0.5 m ,开挖环沟的泥土用来加高加固田埂,中间部位鱼沟深宽均为 0.4 m ,并保证沟与沟之间相通,形成“田”字形或者“井”字形,开沟的面积应占稻田总面积的 5% 以上。在稻田中开挖鱼沟,其距离田埂 50~100 cm 较为合适,宽度控制在 40~50 cm ,形状保持“十”字形,亦可为“井”字形。

  除了开挖鱼沟还要开设鱼溜,鱼溜位置应选在排水口附近或在稻田中央处,与鱼沟相同,面积以 5~6 m 2 为宜,深度保持在60 cm 以上,其作用在于施农药、化肥或者夏季高温时,为泥鳅提供栖息场所,也是集中捕捞泥鳅的有利场所。

  ● 施肥管理

  在稻田施肥方面,首次基肥一定要施足,后续则根据水质情况适时、适量追肥,其目的在于不断在稻田中产生浮游生物,为泥鳅提供充足的饵料。

  通常采用腐熟的畜禽有机肥作为基肥(占比约 80% ),施用前在日光下曝晒 4~5 d 进行杀菌处理,并在水稻插秧前 10~15 d 施用,用量控制在 3 750~6 000 kg/hm 2 为宜,所施基肥一次性深翻入土,随后上水并耙平。后期视水质情况进行追肥,通常建议每 20 d 左右追肥1 次,每次用量为 375 kg/hm 2 。

  ● 水稻品种选择与栽插

  在水稻品种的选择方面,应选择抗倒伏、具有较好抗病虫的品种为宜,目前仍以种植中稻为主,且主要是人工插秧。稻苗在插秧前需喷施 1 次农药,为了保持通风透光性较好,插秧时要稀植,密度保持在 25.5 万株 /hm 2 为宜。在移栽后 7~10 d 追肥 1 次,可选用尿素或碳酸氢铵,用量分别为375 、 600 kg/hm 2 。

  ● 泥鳅苗种放养

  泥鳅苗种放养规格要求体长大于 5 cm ,当年便可长成商品鳅。放养时间应当因地制宜,通常选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并在水稻插秧后的 1~2 周,此时水温已达到 20 ℃ 以上,且水稻所施化肥已全部沉淀,水质透明度较好(鱼沟内水质透明度 20~25 cm 、田面 3~5 cm ),秧苗返青,便可进行泥鳅苗种放养。

  放养前应对泥鳅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3%~10% 聚维酮碘溶液 0.35 mg/kg 的药液消毒 5 min 后放入田中。放养密度以 18 万尾 /hm 2 较为合适,放养时应避免鳅苗身体受伤。放养第 3 天就要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浓度为0.25 mg/kg 的 10% 聚维酮碘溶液,消毒 1 周后注入 30~40 cm新水 。

  ● 饲养管理

  投放后第 3 天开始进行投喂,水面用料 15~30 kg/hm 2即可,每天投喂 2 次,时间分别为 8 : 00 — 9 : 00 、 16 : 00 —17 : 00 。经过驯化 7~10 d 后,泥鳅便可能够到水沟中觅食,此时应当增加饲料投放量,以投放后 1~2 h 后全部吃完为准。饵料除了采用泥鳅专用饲料外,还可以自行配制,主要有动物内脏、血粉、米糠、豆饼、麸皮等动植物性饵料。

  ● 病虫害防治

  在稻田中养殖泥鳅,可以达到除草保肥效果,因此水稻病虫害也相对发病较少。除了在水稻插秧前施用 1 次农药外,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仍然需要通过施药来防治病虫,由于稻田里同时饲养了泥鳅,因此一定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并在施药之前将泥鳅赶到鱼溜处躲避。喷药分前后2 d 进行,每天各施用总药量的 1/2 。

  不要在下雨前用药,对于水剂药物宜在露水干后喷施,若是粉剂药,则建议在露水未干时施用,并尽量将药剂喷施在稻叶上面。喷施农药后次日再将鱼溜水换掉 1/3~2/3 ,以降低农药对泥鳅产生的危害。严禁喷施含有呋喃丹、甲胺磷、五氯酚钠、毒杀酚等剧毒农药,以及敌百虫等泥鳅较为敏感的药物。

  危害泥鳅病害以水霉病、烂鳍病、寄生虫病以及白身红环病为主。针对不同病害应当对症下药,及时进行有效防治。

  水霉病多发于受伤的泥鳅个体,并在水温较低时容易发作,患有水霉病的泥鳅体表会附着白色毛状水霉菌。因此,在捕捉、运输泥鳅时,应当尽量避免损伤鱼体。对于发病泥鳅,可采用 4% 的食盐水浸浴 5~10 min 。

  烂鳍病的症状较为明显,发病泥鳅的表现为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除此之外,其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可采用菌特灵按 0.04% 的比例拌饲料进行治疗,需连续喂 3 d ;也可用 1 mg/L 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治疗 。

  寄生虫病多因舌杯虫、车轮虫以及 3 代寄生虫所引发,症状表现为焦躁不安、体表黏液增多而消瘦,时而伴有在水中打转情况。对此,可用 0.5 mg/L 的晶体敌百虫或 5∶2 比例的 0.7 mg/L 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治疗。

  泥鳅捕捉后长期蓄养容易诱发自身红环病,发病泥鳅身体呈灰白色,并长有红色环纹。可通过移入静水池中暂养一段时间进行缓解,也可用 4% 的食盐水浸 15~20 min 进行有效治疗。

  ● 泥鳅捕捞

  地笼捕捞:地笼网是捕捞泥鳅的主要工具,使用时应注意水温的变化,水温在 10℃ 以下时起捕率只有约 30% ,然而水温 15~20 ℃ 时,起捕率则高达 95% 左右。

  干田捕捞:干田捕捞是一种捕捞较彻底的方法,多在年终收获时实行。先将田里的水放干,泥鳅大部分便集中在鱼溜或鱼沟中,然后用手网捕捉。

生态养殖泥鳅年入万元 稻田如何生态养殖泥鳅

https://m.101ms.com/chuangyexiangmu/nongcun/2197.html

推荐访问

《生态养殖泥鳅年入万元 稻田如何生态养殖泥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关注

关于开店致富好项目(精选10篇)

农村致富项目

关于现在开店致富免费的(精选8篇)

农村致富项目

关于农村创业项目计划书(精选7篇)

农村致富项目

关于开店致富能手典型事迹(精选10篇)

农村致富项目

关于快速创业致富(精选14篇)

农村致富项目

关于农村创业项目(精选5篇)

农村致富项目

关于过去开店致富零元(精选11篇)

农村致富项目

关于开店致富故事(精选13篇)

农村致富项目

关于开店致富网(精选8篇)

农村致富项目

关于异界开店致富忙(精选13篇)

农村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