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险什么夷成语]险资高调扫货A股背后的意图

2020-01-10   来源:商机问答

  12月险资真忙!举牌、增持接踵而至。险资巨头们纷纷高调窜走在各类新闻头条中。伴随险资的不断入局,资本市场惊雷迭起。究竟险资高调扫货A股,意图何在?背后潜藏何种风险?

  险资机构扫货A股市场

  12月的二级市场里险资很忙,忙着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而且是批量性大规模地增持,十分有行业默契。

  本月以来,险资已经增持了290家A股公司,增持的资金也达到了将近600亿元。除了大火的万科A,还有浦发银行、同仁堂、金融街、欧亚集团、金风科技等公司,他们背后增持的主力均是几家主要的险资机构。

  在险资机构这出戏码中,被增持的公司主要股东股权掌控度比较集中,控股股东的地位并未受到太大的撼动。然而股权比较分散,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的地位甚至遭受威胁,例如浦发银行的第一股东为中移动广东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0%,这个数字已经和富德生命人寿近期购买的股票累计比例重合。

  不少中小投资者甚至高呼,险资是要拿到行业龙头企业的掌控权,通过控股来影响公司董事会的决策,从而攫取更大的分红或利润。

  保资举牌的概念股纷纷大涨,这也正中了保险巨头们的下怀。近期被宝能“胖揍”的万科,又被前海人寿补了一刀,华润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被前海抢走,举牌“捷报”连连。

  中小型险企迎来了A股市场上的春天,安邦、国华、君康人寿、阳光保险、中国人保、人寿纷纷高调进军实业,布局资本市场投资,举牌多个行业的龙头实业公司。

  虽同属保险公司,但各自的投资风格也不甚相同,而且都有各自的偏爱。譬如国华人寿则多选择那些市值比较小但分红率高的股票,运作的形式以参股为主。

  而补刀万科的前海人寿,则并不是对万科“情比金坚”,其资产布局分散,既有高分红股票,又有潜力蓝筹股。行业上,特别偏爱金融、地产、消费等行业。

  险企身份的转变

  为什么保险公司近来会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投资大鳄?这还要从保险公司举牌的巨大资金来源——险资结构的多元化转变说起。

  以往公众的印象中,保险公司都是做一些幕后的工作,收保费,赚保费,管理保费,结余保费等等,身份比较单一。

  但似乎保险公司的野心一直都蠢蠢欲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举牌A股的巨额险资,已经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一保费结余。

  保险公司的身份,除了主流的保险业务,还兼具了客户财富和资产的管理者。因为多元后的险资,不仅来自于保费,更多地来源于集合产品、客户投资等领域。

  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补充的保险公司,就形成了一个险资的蓄水池,圈起了更多的资金,池里的资金聚合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正因为调整结构后的险资变成了一笔吸金能力巨大的财富,才使得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呼风唤雨。

  围猎资本市场意图何在

  为什么保险公司统一采取了如此一致的行动围猎实业资本市场呢?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是保险公司的外部投资和内部优化两个层面的原因。

  外部投资,首先可以为险企带来随时可以变现的高回报。以往险企投资的固定预期年化收益产品,难以为其带来8%以上的高回报,且周期较长,在经济下行市场预期年化利率下滑的情况下,更是难以为继。但是市值小分红高的股票却可以为险企带来灵活的高预期年化收益变现资金,随即再反哺传统的保险产品市场。

  其次,外部投资还可以加强保险公司的资源互补。宝能系大举收购万科的股份,下一步就是要逼万科与其合作,实现渠道、产品等多个维度的资源互补、渠道互通,也能共享预期年化收益。若险企顺利成为控股股东,不仅可以增强董事会的话语权,享受的分红率也能相应提高,长远来看,对自己十分有利。

  内部层面,则是为了获取财务上的有利位置。险企在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上做文章,为的就是享受高分红和高价差回报,相应的财务账面价值也会提升。

  而另一方面,险企看重长期股权投资,也是因为其风险较小,可以提升自己的偿付能力,为自己的偿付再吃下一颗定心丸。

  险资杠杆撬动资本暗藏风险

  那么问题来了,巨额险资进入市场,难道一切果真如险企预想的那么美妙顺利吗?背后是否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从险资的来源看,背后是大量的杠杆工具的运用,这也是宝能取得万科控制权的重要法宝。高顿财经CFA研究中心的Ben指出,杠杆越大,预期年化收益越高,但风险也相应放大数倍,一旦出了问题,打击也是毁灭性的。

  所以长期股权投资,融资融券,预期年化收益互换,分级资管等高杠杆的工具被险企大量运用,背后隐藏的风险很大。

  其次,巨额资金也存在着信息披露和监管的困难。从近期频繁的举牌案例来看,险企对杠杆资金的运用愈发炉火纯青,隐匿性也越来越强,部分资金来源无法通过公开资料查询到。

  监管层也注意到了险企的异常动态,近期加强了对其监管力度,也发布了许多监管的细则,进一步加强保险行业的管理和规范。信息披露上,也同样提高了监管力度,提升了资金来源的透明度。

  但不可忽视的是,即使险企披露比以前更加充分透彻,仍然还有可以动手脚的地方,所以监管者和险企之间的动态博弈,还会继续下去。

  拓展阅读

   从万宝之争看险资举牌上市房企背后缘由
   险资疯狂举牌 偏爱哪些上市公司
   基建和海外投资或成2016险资投资趋势

更多保险问题,请点击“了解更多”

保险评测推荐:

《[什么险什么夷成语]险资高调扫货A股背后的意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关注

视频板块龙头2024年,带你了解!(2024/2/8)

商机问答

2023年第二季度MPU概念上市公司财务费用排行榜前十(附名单)

商机问答

干货!2024年肿瘤上市公司龙头名单整理(2/8)

商机问答

可降解塑料相关上市公司全名单,一次说清楚!(2024/2/8)

商机问答

这些上市公司有涉及卫生纸,进来看看!(2024/2/8)

商机问答

2023年第二季度:烧烤概念上市公司财务费用排行榜来啦!

商机问答

淀粉上市龙头公司,牢记这些!(2024/2/8)

商机问答

龙元建设当前状况怎么样?600491营收情况如何?

商机问答

中能电气分红怎么样

商机问答

新一周上市的1只可转债简析(2月19日

商机问答